朱元璋这时候长出了一口气。

"她!"他重重说 "是懂咱的!这后辈 好样的 为啥咱就不能给她金银财货呢?!"老朱好久没有这么想要花钱过了!

可恶啊!

【南方文教盛 北方文教弱。

对于南北问题 历史上的朱元璋给出了一位大帝应有的气度答卷。】

嗯?

嗯??

老朱都愣住了。

他已经有多久没有听到这个大帝的称呼了。

别说大帝了 他的名字 都已经从“朱元璋”变成了“老朱”很久很久了。久到他都已经习惯成自然地接受了这个名字....

他一时之间 精神大振。

"咱做了什么?那不消说 自然是很高瞻远瞩的对吧?"

【洪武8年3月 有感于“元北方丧乱之余 人鲜知学 欲求方闻之士 甚不易得。”他选了366位成绩优秀的国子监生 赐粮、赐衣 前往北方支教。

洪武10年 召支教人员还朝 授职。

洪武20年 考虑到北方缺乏名师教导 让吏部调动南方的名师去北地教学 广增学生。——有点咱们现在对新疆等地政策优待的意思了。】老朱脸色微微泛红了。

此红 非之前的愤怒之红。乃是一种洋洋得意的快乐之红。

这人呐 一快乐了 就谦虚了起来:"这又算得了什么?这教育资源 咱早就知道 不能听之任之 得人为干预。那之前的支教的事情 往后还是会有很多很多的。"

相较于老朱的快乐。

郁新此时在冷汗直冒之后 已经心如止水了。他已经接受了自己未来要去支教的命运。

既然无法反抗 那我们就要积极进取。

有道是福祸相依 虽然不能回老家 不是一件好事;但是 去那遥远的北方 努力教书 教出个西北版的白鹿书院 自己也未尝不能功在当下 名留千古。

因此 如此想通之后 他也点头附和:

"支教 确实是个好名词语 亲切又务实。"

他已经开始运用自己的地理知识

想给自己以后挑个山清水秀 颇有向学之心的好地方去支教了。

看自己手下大文臣如此表示 老朱也是笑逐颜开:

"不错 不错 咱以后会策划更多的支教计划的!"

【洪武14年 察觉北方教材稀缺、经书典籍多残缺 他赐《四书五经》于北方学校

ℂ喜欢看织岁写的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_第一三七章吗?那就记住玩。文学小说网的域名wanwx.comℂ(请来玩。文学小说网。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洪武19年、洪武24年皆赐之。

其中24年 担忧北方只有基本教材 缺乏子、史等课外补充诸书 让国子监给他们印了送去 怕朝廷的书不全 让人特意去福建采购书籍给北方送去。

——爱心图书捐助计划了属于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