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鞭法!"老朱精神一振。

这不就是他那好大孙干的名留青史的事情吗?总算要说到他的好大孙了?

总算不会被那些奇形怪状的后代气死了。也该轮到后世子孙,光宗耀祖一番了!

他咳嗽一声,开始布置作业:"大家,都仔细听了!这一条鞭法,回头是要写奏疏的!"

【朱棣沿着运河修建了许多水次仓,其初衷想法是利用火箭式层层转运的办法减轻民众负担。然而实际的情况不如他所想。

贫农总是被迫运到更远的仓库,而富农却可以运到近一点的仓库。

这是由于负责组织运输的人,就是中小地主阶级的粮长。朝廷不分担民众寄包裹的运费,粮长们自然也不愿意承担,就把运费压力分派下去。

富农呢,则可以贿赂粮长,以达到自己的运费便宜一点,也能就近运输的效果。】

开头就是暴击。

朱棣……朱棣已经被暴击习惯了。

他知道,自己做的有些决定,不那么好。但没有关系,这不是可以抄吗?!他目光炯炯,竖起耳朵。

【周忱在永乐年间曾负责过漕运,对此弊端印象极深。他的平米法改革核心也围绕于此。

本来应该由民众自己承担的运费开销(包括道里费、时间成本、船只成本、路上损耗),现在在征收秋粮的时候就按一定比例一次性算了。

即,原本一亩田交10块钱的税,现在要交10+6=16块。10是正税,6是加耗,又称余米。

此后民众不必再亲自运粮到很远的城市物流集散中心,只需要放到家门口的菜鸟驿站,自会有“运军 把它取走。

——永乐年间,运军、百姓都得自己运粮,理论上"运军"会运的多一点,但他们会被抽掉去打仗(如永乐19年,北征阿鲁台),这时候百姓就得自行消化这部分缺失的运力。平米法改革的前提,是明确了专业的活专门的物流人员来干。】

“可是……"朱橚在疑惑,"之前已经说了,10块钱的粮都交不上来了,这群抗税的人,又怎么会去交16块钱的粮呢?"

郁新倒是听懂了:“原来如此,便是和两税法一般,那些路上的各类消耗便如那

时候的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两税法把把它们统一折算纳入了地税里。"

茹瑞叹道:“使富者多纳,贫者少担。若能严格执行自然是好的,可惜哪里那么容易。两税法之后,又有多少税制改革。"

【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

我们

☾喜欢看织岁写的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_第一六三章吗?那就记住玩文学。小说网的域名wanwx.com☾(请来玩文学。小说网。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