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英的奏疏里还有一条看起来无关 但也和江南土地、粮食税收政策息息相关的谏言。冗军

“今之兵过多而有徒食者可知矣 天下赋敛之难平 储蓄之未丰 实由于此”。他希望裁军 昔年宋太祖定天下军队不过二十万 如今何必那么多呢!——这 拿宋朝比是有点子(x)。】

大家已经悟了。

“看来这后代的人 还是不太看得上宋朝的武力。”“可是宋太祖也算个有为之君了啊。”“就是上位不太体面。”朱棣补充。

【都说他是宋韵脚 要不是比较押韵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里 他都不会出现来着。大部分网友都觉得 可以换成明祖。】

老朱一惊 唾骂道:"好大的口气!谁写的反诗!"

“不上去也好。”朱樉道 “毕竟明祖 也不知道到底是爹你 还是新太子呢。”老朱:"?"朱棣:"?两人齐喝:“谁想上去了?!”

【UP不知道他是真的迂腐 还是借机想彻底瓦解朱元璋的军户屯田制。

在朱元璋原本设计的屯田政策里 军队应当自给自足 不劳于民。但纵观实录 你经常会看到一个现象 就是朝廷要用开中法 利用盐引让商人把粮运往边地卫所。

可见 明朝漫长的边地防线 军屯本身是很难满足军士需求的——这和生产力低下、军士逃亡、开荒难度大于熟田耕作都有关系(你经常能看到明朝皇帝赐农具)。

那 粮从哪儿来呢?

洪武26年 江南卫所占全国总数的1/3。永乐迁都以后 江南卫所不但没有减少 反而略有增加。

——这些卫所的性质 显然不单纯是出于军事目的。明朝政府是利用大量的军队劳动力在江南进行集体劳作 生产粮食。

这些卫所 也扮演着兵源储备和中转站的角色 当朝廷把某某卫所集体迁徙到北方或西南 数以万计的人员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迁徙人口的主体。】

朱元璋道:“咱是把卫所按性质划分的 有守军、屯军的区别 边防守多于屯 腹里屯多于守。江南的有些1分守 9分屯

♥喜欢看织岁写的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_第一六一章吗?那就记住玩@文学小说网的域名wanwx.com♥(请来玩@文学小说网@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或者悉数屯田 自然是多多产出粮食。"

他感觉自己身上好像闪耀着

什么智慧的光环。

"老爹 你还记得你那句诗吗?""?"老朱。他做的诗可多了。

"‘杀尽江南百万兵 腰间宝剑血犹腥’。”朱樉摇头晃脑 “我看呐 改改几个字 就可以用了 '杀尽江

章节目录